術 者 介 紹
王 勇 教 授
醫學博士
博士研究生導師
美國斯坦福大學及密蘇里大學博士后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副院長
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肥胖和糖尿病外科醫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甲狀腺及代謝外科學組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糖尿病與肥胖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減重及代謝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裝備協會外科分會全國委員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微創減重治療協作組委員
美國減重及代謝外科協會會員
國際減重及代謝外科協會會員
遼寧省醫學會外科分會委員
省醫學會外科分會減重代謝外科學組組長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編委
腹腔鏡外科雜志編委
國際外科學雜志編委及中華消化外科雜志通訊編委
腹腔鏡胃袖狀切除術·王勇
重點分析·三孔步驟
1
胃大彎側游離-銳性游離,由胃結腸韌帶無血管區作為起點,助手向外上側牽拉胃壁(注意牽拉組織不宜過少,不要牽拉切緣,避免出血),術者使用超聲刀打開胃結腸韌帶。助手牽拉大網膜,術者使用超聲刀沿胃壁(距離胃壁3mm,遠離血管弓),向上方賁門方向游離,游離時應盡量控制于胃網膜血管弓內,血管最少、組織最薄處,降低出血風險。如遇到直徑較大血管應使用homelock夾夾閉。
2
胃底部游離對手術效果有很大影響,同時也是最危險區域,可能出現脾損傷,甚至食道損傷。在此區域,胃網膜血管走行于胃底與脾之間,此處胃壁與脾臟之間距離近,且致密,尤其對于肥胖病人,可能損傷胃短血管或脾臟。肥胖患者腹腔空間狹小,此處顯露困難,出血后果嚴重。助手應充分抬高肝臟,脾胃韌帶,仔細游離,直至充分顯露食道左緣,盡量避免損傷賁門周圍肌肉,減少術后不良反應。
3
胃底完成游離后,助手配合牽拉胃壁向小彎側翻轉,使用超聲刀游離胃后壁與胰腺的粘連,避免出現切割線扭轉情況。用超聲刀向幽門方向繼續游離,至距幽門2-6cm處,需要游離胃后壁與胰腺之間的粘連。
4
經口置入36F支撐胃管,術者及助手使用無損傷抓鉗牽拉胃壁,調節支撐胃管位置。將其移至胃竇部,并向內側推至幽門區域,如幽門區較緊,也可將支撐胃管固定,進行切割,不宜強行推入十二指腸內。術者經右側12mm戳卡置入腔鏡切割吻合器,胃竇部較厚時,通常選用綠色釘倉進行切割,配合15mm穿刺器使用,但此次手術選擇了威克醫療的不等高釘倉藍釘(3.0mm\3.5mm\4.0mm),雖然為藍釘,但最高釘高達到4.0mm,成型釘高為1.5-2.25mm,能更好地適應較厚的組織,提供優異止血效果的同時能保證良好的血供。若患者幽門部特別厚,建議使用金釘或綠釘,以保證優異的切割縫合效果。第一槍切割需要距幽門部2-6cm開始,不可距幽門過近,確保腔鏡切割吻合器接觸到胃內支撐管,夾閉15秒后開始擊發(手動槍每次擊發后均需等待15秒后再次擊發,有助于減少胃切面出血)。從第二槍開始使用藍色釘倉依次向胃底方向切割,最后一槍切除位置需要距食道左緣1cm,不可過近,防止損傷賁門括約肌。至此袖狀胃切除完成。
5
切斷胃壁仔細止血,盡量以縫合止血為主,避免使用電鉤止血,避免成釘變形,使用4-0可吸收線連續縫合胃切緣與銳性游離后的大網膜,目的是重新漿膜化胃大彎側切緣,復原胃形態,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有助于避免扭轉的發生。
掃描此二維碼|觀看手術視頻
腹腔鏡胃袖狀切除術—王勇